一艘船上,二十多门‘红衣大炮’,这也太豪啊。
他终于明白,朝廷为何要擢升唐学志为海军提督了。
朱由检都想和土豪做朋友啊。
水师驰骋于江河,只有海军的番号,才能配得上他们的舰队。
舰船上,一百多名水手,士兵,训练有素。
特别是五十多名舰载兵,人人带甲,手握钢枪。
一个个昂首挺胸,面带寒光。
没有经历过残酷训练,是不可能带出如此精锐之士。
黄龙彻底的沦陷了。
玛德~~
这就是唐学志的最大的倚仗吗?
当然唐学志并没有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高,毕竟黄龙这个人还是不错,也有足够的血性。
历史上,孔有德、耿仲明二人投降,领后金军,报复旅顺。
黄龙、李惟鸾、樊化龙等将领,死战不退,虽死犹荣。
让人尊敬。
唐学志在船上宴请黄龙和李惟鸾、樊化龙等人。
李大山、马小七作陪。
“没想到,唐兄弟能在边海,建立起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真是让人振奋啊。”
“当年,某在辽东,就听说过,东南边海,盗匪猖獗,红毛战船肆虐,俞大人动用了东南三省之力,才击败红毛。”
“想不到,时隔数年,唐兄弟仅凭一己之力,就击败红毛和海盗三家联军,让黄龙佩服啊。”
黄龙说着,端起酒杯,敬了唐学志一杯。
李惟鸾、樊化龙跟着一起敬酒,唐学志也来者不拒,让他们大开眼界。
“黄大人美誉,说东南海域,还真是风云莫测,九死一生,之前的每一场海战,都是刀尖上行走,也是幸亏,都挺过来了。”
“反倒是辽东,形势很不乐观啊。”
唐学志摇了摇头。
大明朝不是没有击败鞑-子的实力,而是力量过于分散。
九边重镇,虽然朝廷每年投入几百万两银子,却是帮着九边将领门养私兵。
各镇总兵、副将、游击麾下,都豢养着人数不等的家丁。
以前朱元璋创下的卫所制,经过几百年的腐朽,军户要么早已逃亡,要么已经沦为军官的奴隶。
真是战斗力,全靠总兵、副将们的私兵。
这就是大明边镇的现状。
各大总兵,已然成了各大军阀,他们麾下的游击、副将、都是一些小军阀。
遇到战争,为了自己的利益,指望这些人出全力是不可能的。
除非大明朝,再出一个如戚继光那样的旷世奇才,否则,还是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
见他提起辽东,黄龙也换了一副苦瓜脸,竟然将刚刚夹起的一块鱼肉,放了回去。
对于鞑-子,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后金崛起,大明朝在对鞑-子的大战中,几乎都是胜少负多。
士气都打没了。
现在朝中,几乎是谈虏变色。
“唐兄弟,不知对辽东局势,有何见解。”
黄龙问道。
“呃~~~~”
“我想黄大人是误会唐某的意思了。”
“我说的辽东局势,并非是指鞑-子,大明的弊端,在我们自己这边。”
“几十年前,戚继光将军,就提出过募兵制,如果能有人牵头,改革军制,收回各镇军权,将力量集中于一点,鞑-子将不攻自破。”
“来,大家喝酒,何必操那鸟心呢。”
大明兵制,已经糜烂了。
并非没有想改革,只是到处掣肘。
朱由检受制于各镇,各镇总兵,也各有各的打算,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着。
又有几个,将国家和民族摆在第一位。
一句话,大明朝,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乏识别人才的人。
而且,也没有适合人才生存的土壤。
唐学志的话,让黄龙焕然大悟。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在他们苦思冥想,如何对付后金汗国时,可曾有人反思过,大明自己的内部问题。
换句话说,大明朝走到这一步,后金汗国只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产物。
没有努尔哈赤,还会有个其他的哈赤,其他的太极出来捣乱。
大明朝中,那么多的大佬,只要有那么一两个人,能想到这一层,从自己内部解决问题。
永远比每年花几百万两巨款,帮着边镇总兵,豢养私兵,最终将西北数省拖垮,酿成民乱。
国家的基石撼动,再也无力回天。
如果大明朝真能将劲往一处使,何至于让后金汗国牵着鼻子走呢。
“唐兄弟见解独到,让黄某佩服之至啊,只是如今,已成乱局,真是不省心啊。”
“往后的日子,只怕是要越来越难了。”
“哎~~~”
“东江军,三万人马,如今在黄某手中,仅留下几千人,只怕鞑-子一来,再无抵抗之力了。”
黄龙摇了摇头,好好地一副牌,已经打成这样了。
现在,他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哈哈哈,黄兄何必叹气呢。”
“淘劣留良,留下来的兄弟,才是东江的根本,没有张屠夫,难道就不吃猪肉了?”
唐学志大笑,安慰着黄龙。
“哦,难不成,唐兄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稳住东江。”
黄龙着急的问道。
“要我看,东江无需焦虑,只需在鸭绿江设置一支相当规模的水师,鞑-子再厉害,也不可能轻易渡江,倒是辽南,需重兵把守。”
沈世奎一死,尚可喜的这个结算是解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手机阅读:http://m.txt88.win/138950/
发表书评:http://www.txt88.win/138950/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九百七十八章 重振东江)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大海鱼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