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车没有多买一辆,但仆妇顺娘却是请了一个,主要由她跟平安去买菜。
原先想着搬进来,嫂子和娘子能像以前那样继续买菜,结果才几天,顺娘就发现这样不行。因为这一条巷子住着的邻居们没有自己家的主家娘子挎着个篮子去买菜的。
仆妇廖氏和平安一起去买了菜回来,就帮着齐氏和谢二娘打下手做饭,吃完饭后洗洗碗,空闲的时候就在谢二娘跟前伺候着,听她吩咐做些洒扫的事情。毕竟房子大了,光靠谢二娘和齐氏两个妇人打扫不过来的。多出来了第三进房后面的一个小花园,两人隔三差五地还要去后花园拾掇一番。
至于第二进院,是由顺娘和谢二娘住着的,还有两个孩子,以及**娘楚氏。
第三进院子住着的是老娘刘氏以及服侍她的杏儿,嫂子齐氏还有慧儿。因为可成已经入学,所以顺娘跟谢二娘给他安排了个一进院的院子,他从华氏族学回来就住在一进院了。这让齐氏有些舍不得,可是她也明白顺娘的安排是有道理的,儿子回来,她只能去他的院子里瞧他了。
至于原先租住的宋玉姐的房子顺娘还是继续租着,她把那里的正房改成了一个接待生意伙伴的办公地点,楼上放的是账本和平日买卖的流动资金,有时候累了,也可以在楼上歇一歇。
至于院子里的东西厢房就给了曲大郎夫妻还有顺娘后来请的管事账房先生住。
这样一来,外院住着的伙计们也能住得更加宽敞了些,顺娘的石炭买卖做得好,聘请的雇工也比以前多了。现在送种生和石炭的牛车,出去见客的骡车都是顺娘自己购置的。
搬进了新家,顺娘也请了客,直接在一进院摆席,请好手艺的厨师来做的席面。
做了好几十桌,来的人不少,除了顺娘和谢二娘各自的朋友,还有喜家的姻亲谢家,谢家的姻亲陆家,以及梁家人,还有以前枣树街的跟喜家来往的邻居们。
众人恭贺喜家喜迁大宅,从此以后就能安心在汴梁城里安居乐业,家业越来越兴旺发达,子孙上进有出息。
谢乙夫妻别提多高兴了,他们两个在吃席之前,就由谢二娘陪着把这个大宅逛了个遍,一边逛一边赞叹这宅子好,还有就是他们的眼光不差,果然女婿是个能**的。
他们还说杏花算什么,她现在因为跟梁三郎和离,得了一千贯钱,成了杨柳镇的首富,胡家不做杂货买卖了,还重新盖新房也比不了自己女儿女婿的房子。
梁三郎跟杏花和离的事情,谢二娘也是最近从齐氏嘴巴里晓得的。
齐氏跟她说,这是梁二娘最近来串门儿说的,梁二娘还说杏花要去了春生。
然而对于梁三郎跟杏花和离,给了她一千贯的事情,梁二娘却没有对齐氏说。大概梁二娘认为那一千贯钱是杨德仪拿出来的,这钱来路不正,说出来都是个耻辱,故而她开不了口。
梁三郎和离之后,梁二娘就坚持跟弟弟分家,找了安平街那一片的耄老来做见证,把家分了。
没过几日,梁三郎就搬走了,他告诉梁二娘,用手里的钱买了个小宅子,离安平街不远,以后梁二娘若想他了,可以去看他。柯氏因为不放心儿子,就跟着他一起去了他买下的小宅子照顾他衣食起居。于是安平街的铺子里就只剩下了梁二娘和女儿秀儿,以及她请的那个帮着**活的妇人申氏。
一开始,梁二娘还有些不习惯,身边一下子少了两个人,桌上少了两双碗筷,屋子里也少了熟悉的说话声。到了晚上睡觉时,更觉得屋子里寂静得令人不适。头几日,她莫名地怀念搬走的弟弟和老娘,也想带着女儿过去看一看他们,毕竟他们住的地方离安平街也不远。可是铺子里头的买卖离不得人,她抽不出空去,时间一长,她也就习惯了身边没有弟弟和老娘的日子。
好在她雇的那个三十出头的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的妇人申氏是个爱说话的人,有她陪着一起**活一起说话,梁二娘觉得日子也不是那么难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