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多卖的到程灵慧哪里单独登记。统一购买回来的粮食,统一保管。各家出一个劳力,轮流看管。
自己多卖的粮食,要愿意和大伙儿的放一块儿也行。不愿意的就自己想办法存放。
六爷这话一出,可是炸了锅了。五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中等人家一年的纯收入。
咱保守估计来算,一两银子换一千文铜钱。五个铜板一斗米,十斗是一石。一两银子就能买二十石白米。一石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一百一十市斤。一两银子就能买两千二百斤白米。五两银子就能买一万一千市斤的白米。要是卖相对便宜的高粱、荞麦之类的买的更多。
多吗?确实不少。可见谷贱伤农这种事,在哪个朝代都不稀奇。
但是……([m.txt88.win Txt88网]。)
第104章、俺撞你了
别忘了,旧社会的家庭往往五代同堂,人口众多。那时的人们也没什么额外的零食可以吃,更别提偶尔出去吃个饭,烧个烤什么的。他们一天三顿可都是在家里解决。就这样还觉得一万斤粮食不少是不是?
但是……
这个价格是好年景,物资极其丰富时的价格。一旦出现灾荒,青黄不接。多少金银也和破铜烂铁没啥区别。乡下人家自给自足惯了。对市面上的物价不敏感。往往等他们醒过神来的时候,外面的米价已经涨到卖儿卖女都填不饱肚子的时候了。
眼下的粮价虽然还没什么明显的波动,可以程灵慧的直觉,要不了多久就会涨起来。
小农思想下,你别指望这些乡下老百姓有多高的觉悟。等银子凑起来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呢。
果然,一阵拉锯、扯皮,这个会一直开了三天才算圆满结束。最后的决定是,各家最少拿一两银子。不能再少了。因为大家心里都抱着侥幸,万一老天爷给下雨了呢?那到时候屯那么多粮食不是白占着银钱吗?
可转念一想,眼下这情景。他要万一不下雨可怎么办?有着两千斤粮食垫底,也没那么心慌不是。
程家庄的村民日子还算过得去的。一家一两银子还真不在话下。偶尔有真困难的,程灵慧也就默默给垫了出来。全村一百三十户人家,收齐了一百三十两银子。
那就是两千六十石粮食。一辆马车最多拉一千五百斤,这些粮食就需要差不多二十辆马车去拉。而且,这事要悄悄的做,不宜张扬。
虽然程家庄的人,大多都是拖脚的‘但要说起在谁外面人面广,人头熟悉,看谁赚钱多少就知道。
村里比程灵慧强的人真不好找。于是,六爷就让程灵慧带上两个年纪大一些、持重的人去开州府张罗卖粮的事。
三人起个大早,天蒙蒙亮就出发了。
从沙溪县往开州府去,大多数都要路过开州府南门外的瓷窑口。
程灵慧三人驾着马车到了开州府的时候,已经是半晌午。这两年天旱,地里出产少。那些烧窑的日子也不好过。就更勤奋的烧窑,想着多在这窑口上找补些生计。
那些私人的窑头为了把自己家的瓷器买上个好价钱,往往在瓷窑口外等主顾。前面说过,程灵慧是所有主顾里面少有的价钱公道,买卖爽快的人。
她近些年虽然不十分到这一带走动,但那些人记她可是比记自己亲爹都清楚。远远看见像是程灵慧,立刻就有一大帮人赶上来将马车围住。
跟着程灵慧一起的两位村民初见了这阵势还吓了一跳。一连声说:“俺不拉瓷器,俺不拉瓷器。”
那些人怎么肯听,牵马的牵马,推车的推车。硬是把程灵慧一行人带进了瓷窑口。
程灵慧对着阵势早就见怪不怪了。站在车上向众人抱拳:“承蒙大家伙儿厚爱,俺心里感激不尽。可俺今天真的还有别的事在身,咱们改日再会如何?”
忽听一人粗声粗气道:“过门不入,不是朋友。”
程灵慧抬眼望去,李头儿腆着个肚子一摇一摆走了过来。众人急忙给他让路。
李头儿抬头望着程灵慧:“三爷,下来吧。还让俺背你咋地?”
程灵慧暗自摇头,知道自己今天晌午是走不成了。她虽然不干这拖脚的买卖了,可程家庄别的人日后还要吃这碗饭。她现在除了自己,车上还拉着两个同村的乡亲呢。可是不好得罪这官窑头儿。于是跳下车,向李头儿道:“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李头儿一摆手:“咱哥儿俩不整那虚的。走走走,哥哥请你喝酒去。”不由分说,拉起程灵慧就走。
程灵慧奇怪道:“你不是娶了媳妇了,怎么还整那套?”
李头儿叫嚷道:“哪套,哪套?俺就是请你喝杯酒,你那脑子里乱想什么呢?”说着凑到程灵慧面前,压低声音道:“是不是弟妹晚上没伺候好你?”
程灵慧一脚踹在他肥屁股上:“胡扯什么。”
李头儿捂着屁股叫道:“你还真踹?”
程灵慧道:“你要是再这么不正经,俺就走了。”
李头儿抬手:“好好,俺不说了。俺一听外面乱哄哄的这么热闹,就知道是你来了。趿拉着鞋就出来。果然是你。”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老菜的饭馆。李头儿把程灵慧让进去,那两个同乡也要跟着坐到桌子旁,却被李头儿拦住:“不急,不急,你们俩先在一边儿站一站。”
程灵慧不明所以:“李头儿,你搞什么鬼?”
李头儿学着唱戏的样子,正了正根本不存在发冠,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