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替我向太子传句话,朝堂上权势再盛也敌不过皇阿玛的心思,想想昔日的鳌中堂,眼下太子最需要做的是谨言慎行;我、九弟、十弟都只会听皇阿玛吩咐办事。”胤禩也不确定自己是出于什么心思来说这些提点太子的话,或许是三哥的面子,或许是对皇阿玛的逆反心理,或许是想避免夺嫡悲剧的再次发生,或许是……
胤祉认真地看了胤禩一会儿,八弟会做这样的选择他不意外,所以才愿意给太子当说客,只是诧异这话中的好意。
“我会将八弟的话转告太子的,我算是有几分明白为何八弟会放不下九弟和十弟了。”
切,拐着弯说他是老好人,别忘了他们两个私底下还是同盟关系呢,“所以,日后九弟和十弟也要三哥多关照了。”
“八弟莫不是忘了,我如今奉皇阿玛之命与陈先生(陈梦雷)等人编纂类书《古今图书集成》,那两个毛小子要是混闹了,刚好放我这里来磨练磨练心境!”胤祉说着也有些期待了,跟胤禩关系好后,他与胤禟、胤礻我也亲近不少,偶尔逗弄这两个弟弟也是十分好玩有趣的。
胤禩轻笑,有三哥的“照料”,他也能安心几分了。
************ 我是好久没露面的三阿哥出场了的分界线 ***********
在胤禩和理藩院众位臣工的数日辛劳后,属国朝鲜对大清有大不敬、心怀异心的事被放在了大朝会上共议,文武百官早已得到了风声,除了少数汉臣缄口不言外,大家纷纷声色俱厉地声讨朝鲜不知尊卑、妄起歹意。太宗皇帝时就不守盟约擅自出兵之事,历年来屡屡纵容朝鲜百姓到大清龙兴之地采参、伐木、打猎,征召民夫时竟以次充好、滥竽充数……朝鲜早已是“劣迹斑斑”,皇上万不可再姑息养奸、养虎遗患了。
朝会过后,康熙又在南书房里与内阁大学士、议政大臣、六部尚书、太子等重臣,并胤禩等理藩院官员,细细商议。最后决定先派内阁学士丹代为敕使,赴朝鲜进行兴师问罪。同时理藩院开始重新拟定对朝鲜的管理条令,将在朝鲜首府汉阳设立总督府,清廷委任总督襄助朝鲜国王管制属国,并派八旗军队常驻。
1388年王氏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背元投明,经几度废立,自掌大权,成立李氏朝鲜王朝。此后,明清两朝朝鲜王朝一直奉行着儒家“事大主义”的外交理念。朝鲜王朝诚心事奉明王朝,向明朝称臣,定期朝贡,并于节庆时遣使朝贺,其国王、王妃、世子必须经朱明朝廷册封才为合法。文化上更是盛行qu;思想,一切事物模仿明朝,奉宗主国为□□,当然也依附明朝军队保护击退日寇进犯。后来明清交际时几次军事冲突后,朝鲜王朝方才对清廷俯首称臣,虽依旧奉行“事大主义”,但与明朝相比少了仰慕与认同,只是屈从于清朝的强大兵力,内心不乏鄙视和仇恨的,甚至在朝鲜孝宗李淏(1619-1659)时掀起过北伐论。
所以这次清廷派敕使严词质问,朝鲜郡城上下都是惶惶不安,虽是心中仇恨怒火高涨,可又深知国力薄弱,反抗也只是以卵击石。以朝鲜国王为首,朝廷上下自言罪孽深重,“小邦久蒙太宗、世宗皇帝之恩,从前虽有犯事,轨蒙宽典,每用感激。今一时不察,竟铸大错,唯感大圣人仁恕体下之德,寡躬非敢再有一毫慢忽之心……”
后世史料记载,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大清任命皇八子胤禩为属国朝鲜第一任总督,左都御史席尔达等官员随行,参将马际伯领兵,于八月中旬进驻汉城,朝鲜国王亲率百官在西郊迎恩门恭迎。次年,朝鲜开放了仁川、群山、釜山三处港口,不少旗人从此地出海经商,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远销海外,也促进了近代史上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对东亚各国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有话要说: 真心不想让太子和大阿哥像历史上那样被康熙幽禁了,正在绞尽脑汁地想转变的契机。
☆、第四十一章
“福晋,良妃娘娘传话来,让您进宫一趟。”
“知道了,给我准备朝服。”毓秀心底叹了口气,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是。”
玉佳抬起头,不是请安的日子,玛嬷又特意召见,发生什么事了吗?
毓秀注意到女儿的视线,笑了笑,刮了刮玉佳的鼻子,道:“额娘这次有正事跟你玛嬷谈,就不带你了,在家乖乖跟着奶娘玩啊。”
看来真不是小事了,要不要耍脾气跟着去呢,好像会添乱的,她一个奶娃娃,现在什么都做不了。
毓秀走到咸福宫时,刚好遇到几名如花似玉的少女走来,是今年应选的包衣三旗秀女。
“八福晋吉祥。”六名妙龄少女动作一致、整齐标准地福身。
“起来吧。”毓秀扫了一眼,淡淡地说完,便率先走进宫门。
几名包衣秀女暗暗舒口气,难掩好奇地望着离去的八福晋,被良妃娘娘传召、又巧遇八福晋,再傻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二等宫女绿盏走来,挡住她们的视线,将这几位秀女引到了偏殿内等候。这几位少女面上依然一副恭敬的样子,纷纷端坐在绣墩上,却止不住的心思浮动。内务府每年举办一次包衣三旗女子的选秀,入选者成为承担后宫杂役的宫女,直到25岁方可申请离宫。只有极少数有造化的包衣秀女,能被皇上看中进入后宫妃嫔之列,如德妃娘娘;或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