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廖志国决定先拿组织部长贾大雄开刀,采取钝刀割肉、各个击破的战术,对以苗长林为首的三剑客分而化之。
恰好,海北县人代会刚结束,这边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到了退二线年龄,转到人大挂了副秘书长闲职。阳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人大、政协担任部门正职以上的官员,退休时间可以推迟两至三年。
常务副部长缺额,部里领导力量顿显薄弱,贾大雄马上向廖志国提出,希望市委尽快研究补上。
廖志国顿时来了兴趣,暗中吩咐黄一平道:补充这个常务副部长,对我们说不定是个机会。你先认真研究一下,也许一记冷拳下去,能够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最近一段时间,廖志国注意力集中在三剑客身上,千方百计欲除之而后快。黄一平围绕这个中心,就像一个战时司令部的作战参谋,一面做足充分的调查、勘察工作,详细摸清对手情况,力求做到知己知彼;一面又要仔细分析对方阵营的结构,千方百计寻求其间的薄弱环节,以便于稳、准、狠地实施攻击,出其不意,以求完胜。当然,黄一平这个作战参谋也不那么好当,他必须准备多套方案,随时供给廖志国这个总司令选择与定夺。
前些时的海北选举事件,最终以许海卫落选、顾锋当选落幕,贾大雄、黄一平的海北之行失败,于树奎犯上作乱既成事实,反对派们貌似取得了一个天大的胜利。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真的如此。一方面,廖志国碍于人民代表联合提名具有法理上的优势,不便强行以行政命令压制其合法性,这乃是一个客观存在且无法回避的事实,确乎显得他这个市委书记多少有些无奈、乃至无能。而另一方面,他充分吸收了黄一平的合理化建议,干脆内紧外松、以退为进,嘴上高调主张执行市委决定,暗中却放任于树奎在海北的意图得逞。如此一来,于树奎犯上在前,且公开于众目睽睽之下,因此而激发了部分常委对于树奎的强烈不满,尤其朱玉、何长来等人更是旗帜鲜明,使得苗长林一派在常委会里顿时显得孤立起来。而这,正是廖志国期望中看到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他彻底收拾三剑客埋下了伏笔。
面对三剑客近乎猖狂的明枪暗箭,坚决实施反击自是廖志国的不二选择。对此,他和黄一平意见相当一致。可是,对于如何进行反击,采取何种反击手段,是强攻还是智取,是攻城掠地还是攻心震慑为主,其间经过反复研讨、磨合,最终才取得高度一致。
按照廖志国的性格脾气,以及他为官多年的一贯行事风格,对待于树奎这样公开跳出来挑战的对手,应该毫不留情猛打痛歼,决不给对方以任何还手、喘息的机会。即便对于那些匿名告状信,他也恨不得马上查个水落石出,揪出那些幕后黑手,通过行政、纪律、法律等手段治他个屁滚尿流、落花流水。如是,不亦痛哉快哉
可是,黄一平作为秘书与旁观者,却不赞同这样的思路。不错,于树奎在海北人代会上的那一出戏,确实做得过头了,廖志国怎么出手打压都为过分。那些匿名告状信更是可恶。一张邮票几页纸,罗列大堆莫须有的罪名,最后署上一个虚构的名字,批量打印或复印出来,天南海北那么一寄,马上就会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阳城地界上出了个大贪官廖志国。这种事,上边真来调查还好说,即便不能最终水落石出,当事人至少也有个陈述、申辩的机会。事情坏就坏在没人查,而是层层级级指示、下转,往好处说是上级领导信任你,实际上呢,如此一直含糊暧昧着,那黑锅你就得永远背下去。此事按到谁头上都会憋气窝火。然而,检察长选举有法理支撑,名义上披了件冠冕堂皇的外衣;匿名信这块虽然未得法纪与舆论的明确支持,却也不在法律明令禁止之列,何况,确有很多腐败案件,正是通过匿名信披露才得以查处。因此,仔细衡量下来,实施硬打硬冲的强攻政策,委实利小弊大,弄不好有可能两败俱伤、得不偿失。这点利害关系,黄一平稍加提醒,廖志国便不难接受。
当然,黄一平不主张实施强行反击,除了为阳城政局稳定及廖志国的切身利益考虑外,也有为自身前途着想的因素,说白了是存了一点点私心。回首既往四年多,不论当初从党校重回市府,还是后来频频晋升职级,若非廖志国知遇大恩,绝不会有他黄一平的今天,更遑论前途光明的未来。在阳城政界,但凡认识他黄一平者,皆知道这段历史,也都认定他是廖氏阵营的核心人物。可是,作为官场中人,跟对人、站对队是一回事,如何跟、怎样站又是另一回事。善跟、会站者,总是将伸出去的那只脚极尽遮挡,尽量做得遮山挡水不动声色,此谓聪明绝顶。只有那些愚蠢之辈,整天扛着旗帜、打着号子四处招摇,高调表明自己所属的山头与圈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谁的人。过去给冯开岭当秘书那段时期,黄一平就是心眼太实、跟得太明显,才栽了天大的跟头,差点彻底断送前程。缘于此,黄一平就不希望廖志国在处理与对手之间关系时,太过张扬与强硬,尤其不宜采取血拼的斗争方式。因为那样一来,他这个秘书必然要充当马前卒、清道夫的角色,难免做些踏地雷、托炸药包之类的活计,也许先送死的就是自己。或者即使不至于此,万一双方火力太猛了,也必然会给自己带来长久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