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的判断是正确的。那辟水犀就生活在这星宿海。它和鲸鱼一样,属于哺乳动物,尽管常年生活在水里,但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出水换气。
我们之所以发现并确认了辟水犀牛,就是因为它出来换气。和鲸鱼不同,鲸鱼付出水面换气的时候,会闹出很大的动静。辟水犀要文静的很多,因为它出现的时候,周边的水会散开,形成一条通道。这一点,在古代文献里有相应的记载。
晋朝顾微的《广州记》里面有些:平定县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
唐朝的刘恂在《岭表录异》拘也有描述:又有骇鸡犀、辟尘犀、辟水犀、光明犀。此数犀,但闻其说,不可得而见也。原注:云此犀行于海,水为之开,置角于萎中,不湿矣。
而想比较上述两人,我比起他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不但见识了辟水犀的遇水而开,我还看到了它真是的相貌。
和动物园里普通的犀牛相比较,无论是相貌或者体型,两者之间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辟水犀是蓝色的,蓝色代表着它水的属性。当然代表水属性的不一定就是蓝色,不然水蛇也不会是灰色的了。
在我们自岸边观察辟水犀的时候,张亮在旁边一直没有闲着。他找了数个有尖状的石头,用树枝将其固定。
你这是要在弄什么?这段时间,张亮总是弄一些让我惊奇的东西,不但没让我见怪不怪,相反,我现在只要是看见他在干什么事儿就会显得好奇。
土克水。条件有限,只能凑合着用了。张亮随口说道。
随后,我们慢慢的发现了规律。这辟水犀每隔一个时辰都会出水换气。不过它换气的位置不固定,时而离我们比较远,时而又离的很近。看来这辟水犀在下面比较活跃,玩的挺嗨。
这期间,我们陆陆续续又等了很久。因为之后的三次换气它都距离我们比较远,这让我们找不到动手的机会。此时天色已黑,气温也陡然变凉,岸边潮湿也无可以生火取暖的枯树,无助等待显然不是什么有意思的事。
好在辟水犀比较争气,酉时出来换气的时候,它所在的距离到岸边仅仅相隔百米。百米对我而言是两个起落,但对于张亮而言,只是一个起落,呼吸间。
辟水犀换气时间是固定的,它在水上呆的时间也比较固定。通常情况下,它会自水上呆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我们驯服辟水犀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因为在这十分钟,它所在的那块区域,水是避开的。
一个起落的功夫,张亮已经跃到了辟水犀的面前。随后将用树枝穿起的石头分别拴住了犀牛角和脖子,将两条绳子攥在手里。
在张亮弄完以后,我才侃侃跑了过来,手里拿着的是那五色内丹。这是张亮之前吩咐过的。在他动手以后,我要拿出内丹跟过去。
因为辟水犀智商几乎为零。对付这种动物能不动手就尽量不动手,不动手还要制服它那就只有一个办法:恐吓。
当然,恐吓也有两种。第一种是毫无实力之人为了泄愤所表达出来的装逼行为。比如我要灭你全家之类的话,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完全可以无视,不能因为被狗咬了,就非得咬回来。我们是人,自然不能跟这种畜生一般见识。第二种则是赤裸裸的恐吓,用实力来恐吓。比如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这黑货天不怕地不怕,但就怕两个人。其一是浪里白条张顺,其二是浪子燕青。这两个一个在水里差点把李逵淹死,一个在地上差点把李逵摔死。一个水下功夫天下无双,一个相扑之术难逢对手。只这两样,恐吓不听话的李逵,一恐吓一个准。
而张亮拴住辟水犀以后,让我马上拿出内丹。也是采取了第二种恐吓的办法。用带碎石的树枝拴住它是想告诉它:土克水,我们知道你的软肋,再不老实,这碎石就不是拴你了,而是穿你鼻子挂牛环。用内丹则是要告诉它:你的五个保镖悉数制服,全军覆没,你要是懂事就千万别嘚瑟。而必须让我在其被张亮拴好以后就马上亮出内丹,则是不给犀牛发狂的时间。一个体型巨大的犀牛被拴住不反抗那是不可能的。我稍微耽搁一小会儿,张亮都得被它拖着下了海底。所以这事还需要一定的默契。
而之前的三关,虽然大部分都是张亮出手解决,但我们已经有了些许的默契,至少在此刻,我们配合的很好,无缝链接没有给辟水犀发狂的机会。
在见到五色内丹的那一刻,辟水犀就老实了,闷叫一声就顺从的被张亮用绳子拽着上了岸。
交出内丹,回归山林。上岸后,张亮撤下了辟水犀身上的树枝碎石。
伴随着辟水犀一声不甘心的闷叫,就见它拱背张嘴,一颗鹌鹑蛋大小的内丹沾着丝丝血迹被其吐了出来。辟水犀的属性确切的说是阳水,所以内丹放在手里以后,外冷内热。
吐出内丹以后,辟水犀浑身蓝色肌肤顿时换成了土灰色,不甘心的看了看我们,扭头走向了后面。
它怎么不会星宿海?我好奇的拿着内丹,同时打开了放内丹的盒子。
这个可不能放进去。张亮见状连忙制止我,随后说道:没了辟水丹,它已经不适合在水里生活了。
这个为什么不能放一起?我见张亮拿走了辟水丹,便随口问道。
张亮说:那颗内丹已经暗含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了,再放进去辟水丹,那就水旺,破了原本的五行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手机阅读:http://m.txt88.win/88392/
发表书评:http://www.txt88.win/88392/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四十一章 聚气冲紫)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王文川谢谢您的支持!!